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结果公开 > 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访问量:

——2015年3月31日在大余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大余县人民政府代县长 邱 凌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4年工作回顾
一年来,县政府在县委的坚强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围绕县委十三届六次、七次全会部署,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提质增效,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综合实力持续增强。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沉着冷静,科学施策,促进了经济逆势增长。全年实现生产总值86.12亿元,增长8.8%;财政总收入9.81亿元,增长17%,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亿元,增长27.4%;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73.65亿元,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38亿元,增长12.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0296元、7762元,增长9.7%和10.7%;三次产业比由2013年的14:51.8:34.2调整为13.1:52.1:34.8。
(二)实体经济持续提振。在矿产品市场低迷、四大国有矿山全面停产、部分企业资金担保链风险加大等不利情况下,我们通过开展“领导干部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活动,集中为企业解决融资、办证、环评等实际困难。特别是创新出台了《中小微企业贷款贴息扶持暂行办法》等扶持实体经济的政策措施,县财政挤出6000万元,设立2000万元工业发展资金、1000万元中小微企业贷款贴息扶持资金和3000万元中小企业转贷资金,引导8家银行与76户中小企业签约融资14.03亿元。开展“财园信贷通”、“小微信贷通”、“助保贷”等业务,为134家企业融资2.88亿元,全力帮助企业化危机、渡难关,保障了实体经济企稳回升。
(三)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新型工业迈出新步伐。全年完成工业投资35.1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8.16亿元,增长11.3%;主营业务收入86.1亿元,增长15.1%。园区扩区调区获省政府批准,园区大环评获省环保厅批复。新征工业用地1540亩。新城工业小区拉开框架,平整土地1100亩。新华工业小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省级钨及有色金属精深加工产业基地初具规模,龙事达钨业、海创钨业、伟良钨业等一批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基本完工或建成投产,产业集群化态势逐步显现。以悦安超细、众能光电、牡丹亭旅游食品、润泽药业为代表的新材料、电子信息、食品药品等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产销同比均增长25%以上。现代农业得到新提升。新增苗木花卉8100亩,总面积达到3.1万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活跃,新增家庭农场34家,总数达83家;新增农民合作社18家,总数达115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8家、市级12家。丰顺果业专业合作社西果东送项目获中央财政补贴,南安板鸭厂“中华老字号”保护与促进项目通过省级验收,温氏畜牧现代生猪养殖项目进展顺利。现有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市级14家,其中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的5家,亿元以上的3家。柑橘黄龙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共普查柑橘面积2.45万亩、病树40.1万株。支付各类农业保险赔款152万元,实现保费收入204万元。“财政惠农信贷通”扎实有效,为35家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提供贷款2714万元。荣获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和省级耕地保护先进县称号。第三产业展现新态势。旅游产业发展迅速。丫山景区列入《江西省乡村旅游发展规划》重点景区建设项目。成功举办“畅游赣州西部绿海”旅游推介会。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71.2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1.29亿元、旅游创汇1204.5万美元,均同比增长20%以上,荣获全省旅游发展十佳县称号。电子商务、物流等产业势头迅猛。新增电子商务企业15家、达27家,新增物流服务企业14家、达21家。全年新增贷款6亿元,增长19.3%。
(四)争项争资持续加强。通过对口支援、项目对接等,包装策划重大项目51个,争取上级补助资金11.56亿元,比上年增加1.46亿元,其中项目资金8.84亿元。成功争取2900万元三板桥废弃稀土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4800万元第六批小农水重点县建设、2766万元尾矿库专项治理和矿山补助等一批重大项目,成功列入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试点,资源枯竭型城市补偿由原有4年增加至9年,1035亩低丘缓坡试点项目获省国土厅批复,西华山国家矿山公园项目待国家有关部委评审。争取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双模直播卫星接收设备”11060套,中央电视台捐赠的价值601万元的采编播设备已全部到位。
(五)项目建设持续推进。全年安排重点工程项目81个,开工在建61个,在建率75%,完成投资33.6亿元。赣韶铁路正式运行,金莲山大道延伸段、黄龙至县城段323国道改造、南安中学运动场、明发矿业等29个项目完工或基本完工。大余中学新校区、新体育中心、火车站站前广场及道路工程、庾岭大道、法院审判法庭、公安业务用房等城市新区项目顺利推进。老城区北门河路、陶园路、南安大道西段等污水处理管网工程基本竣工,县生活垃圾填埋场、390吨/日压缩式垃圾中转站、中山桥、中山北路上河边路等项目有序推进,步行街、胜利路、西门转盘等8条城区路段及排水设施改造全面完成。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在全省28个重点县绩效考评中,获得了全市第一、全省第四的好成绩。大力推进项目落地年活动,东宏旅游工艺品、金星羽绒等7个项目建成投产,东升矿业等6个项目进展顺利。
(六)城乡面貌持续改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获市政府批复实施,《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已编制。财政投入3000万元,推进了新城镇省级示范镇建设。加快和谐秀美乡村建设,完成了43个建设点的村庄整治。探索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路径,国省道沿线乡镇圩镇、主干道沿线的环卫保洁实行了市场化运作。15座一般小(2)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工程进展顺利。建设森林城乡,完成造林绿化4.02万亩,建成森林乡镇2个、森林村庄19个。
(七)改革开放持续深入。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实施行政审批项目66项,保留实施行政许可项目139项、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59项,接管上级下放、委托及新增行政审批项目101项。启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完成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面积12万公顷,确权登记率100%;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3.88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26.5%。稳步实施注册资本登记改革,全年新登记各类企业206户,同比增长26.4%。开放型经济取得新成效,新签订余商创业园、芬琦饰品等合同项目7个,签约资金14.56亿元。全年实际利用内资22.65亿元、外资8044万美元、外贸出口2016.73万美元,分别增长16%、10.3%、25.5%。
(八)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全年民生支出11.49亿元,同比增长15%,占财政支出的67%。民生突出问题加快解决。全面完成市下达我县的83项民生工程指标任务,较好落实了16件惠民实事。完成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7037户。开工建设廉租房100套,建成公租房150套,改造城市棚户区200户,开工改造工矿棚户区90套,新安排公租房393户。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和重点污染区自来水工程12处,完成通村组道路160公里。社会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城镇新增就业4236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6391人,发放小额贷款1.27亿元。社会保险征缴扩面工作全面完成。开展大病医疗救助10774人次,发放救助金额802万元。县综合福利院建设进展顺利,新城镇、河洞乡、池江镇敬老院新(扩)建项目完成主体工程。投入专项资金3600万元,对58个贫困村、30278名贫困人口开展精准扶贫,实施扶贫项目91个,帮助7056人脱贫。社会事业持续发展。校安工程、教师周转房建设扎实推进,新建乡镇公办幼儿园11所。2014年高考文理科一本上线率、二本以上上线率均列全市第三,600分以上考生比排名全市第二,连续六年荣获全市教育工作综合先进单位。县中医院通过二级甲等中医院验收,镇、村卫生院(室)全面实施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药价平均下降约25%。儿童“两病”免费救治、尿毒症免费血透等卫生实事有效开展,直接减免医疗费用380余万元。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建设不断加强,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7.5%,新增广播电视自办节目8个。全民健身活动和竞技体育蓬勃开展,在第14届省运会中获得7金7银11铜的优异成绩。
(九)社会治理持续加强。开展“缉枪治爆”、“四打击二整治”、非法集资等专项行动,公众安全感指数排名全省第四、全市第二。建立村居社会管理“分类考核、动态管理”机制,组建医疗纠纷调处中心,越级上访批次和人数均大幅下降,进京非访批次和人数为近10年最低。开展章江流域环境专项整治,整改到位企业43家,取缔6家。投入1.05亿元,推进重金属污染防治重点示范区域项目。深入推进矿山开采“五化”建设,全年未发生较大安全生产事故。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保障了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十)政府建设持续提升。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完成专项整治32项、制度建设12项,为群众办好事实事2268件。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公务接待、培训、会议、差旅等管理办法,“三公”经费支出同比下降57.4%,文件简报同比下降8%,各类会议同比下降9%,清理议事协调机构131个。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全年公开信息4.03万条,列全市第一。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67件、政协提案81件,办结率100%。完善廉能风险防控体系,廉政建设取得新成效。此外,兵役、人防、物价、编制、审计、人事、司法、统计、供销、档案、保密、质监、工商、气象、民宗、侨务、妇女儿童、老龄、慈善、残疾人、武警消防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收获伴随艰辛,成功凝聚智慧。过去的一年,我们肩负重任敢担当,面对困难不退缩,一个难题一个难题地破解,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推进,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绩,这是县委运筹帷幄、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和县政协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上下攻坚克难、真抓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大余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不大,人均水平不高,发展质量和发展环境不优,在经济新常态下保持高位增长难度较大。二是重大项目跟进不够,农业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能力弱,财政收入过度依赖钨产业,增速出现较大波动,多元支撑格局还未形成,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任务仍然艰巨。三是社会事业欠账多,脱贫攻坚任务重,改善民生压力大。四是一些干部视野不够开阔,创新力、操作力、执行力有待加强;政府作风建设成果有待进一步巩固,行政效能有待进一步提高,法治政府建设任重道远。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尽最大努力加快解决。
二、2015年工作安排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为实现振兴发展“五年上台阶、八年大跨越”奠定更加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当前,世界经济持续呈现复苏态势,发达国家经济回暖,新兴经济体保持稳定增长。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在合理区间,改革效应不断释放,新的增长动力正在生成。特别是随着中央一系列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政策的深入实施以及《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的出台,为我们推进新一轮发展带来重大机遇。我们要进一步认清形势、把握大势,既要看到各种不利因素和风险挑战,更要看到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坚定发展信心,抢抓战略机遇,积极主动作为,促进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加快推动大余发展升级,加速迈向全面小康。
2015年总体工作思路是: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省委“十六字”方针,以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为总抓手,按照县委“一、三、五、六”工作总思路(即:把握“一条主线”,就是发展升级;聚焦“三提目标”,就是干部提神、经济提质、小康提速;实施“五县战略”,就是工业强县、生态立县、旅游活县、城镇带县、农业新县;做好“六篇文章”,就是改革开放、优化环境、项目建设、精准扶贫、依法治县、全面从严治党),把“三区建设”、“三大基地”作为发展载体和工作抓手(即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主体功能区示范区、国家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示范区和省级钨及有色金属精深加工产业基地、省级现代农业生产和特色食品加工基地、省级文化生态旅游休闲基地),适应新常态,迈上新台阶,着力推进加快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
2015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财政总收入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均增长8%;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实际利用外资增长5%;出口总额增长1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9.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6‰以内;确保完成省市下达的年度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在改革攻坚上争取更大突破
适应新常态,加快促振兴,改革是必由之路和“关键一招”。 继续突出问题导向,抓好行政审批、农业农村、财税金融等关键领域改革,加速释放改革红利。
深化职能转变。按照“权责一致、事财匹配、依法下放、能放则放”的要求,大力实施简政放权,推行“权力清单”、“负面清单”、“责任清单”制度。接住、管好上级下放的行政审批项目,放开县级审批权限,加快推进扩权强镇,给市场“松绑”、向基层“放权”。推进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推动由“养人”向“养事”转变。推进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公共资源交易站和专业办事大厅规范化建设,加快项目核准备案制度改革,完善网上审批系统建设,提高办事效率。
深化农村改革。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积极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流转。建设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依法开展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制改革试点和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探索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扎实推动农村金融改革,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三农”信贷支持,开发适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产品。积极做好“财政惠农信贷通”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
深化体制创新。抓好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理顺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制,做好国土、房产、林业等部门的不动产登记职责整合。启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做好社会养老保险体制改革各项基础工作,探索规范矿产品质押贷款改革试点。健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和BT机制,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水利、能源等工程建设。支持重点领域项目建设开展股权和债权融资,开展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园区试点工作,推动一批企业挂牌融资。
(二)着力在项目建设上争取更大成效
积极适应投资和消费需求的趋向特征,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性作用和消费的基础性作用,突出抓好项目建设,夯实改革振兴基础。
抢抓机遇“争”。围绕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充分利用国家安监总局、国家新闻广电总局对口支援优势,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准确把握国家产业政策、资金投向和扶持重点,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精心组织编制“十三五”规划,包装一批好项目,谋划一批大项目,争取更多重点项目列入国家、省、市投资计划。重点跟踪对接影视剧拍摄、西华山国家矿山公园、“五河”源头生态环境保护、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纪念馆、新城工业小区1035亩低丘缓坡等一批重大项目,争取上级资金12亿元以上。
主动出击“引”。围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替代产业引进培植,实施大开放、大招商,通过团队招商、专业小分队驻点招商、市场化招商等形式,力争全年引进5000万元以上项目5个,其中亿元项目2个以上。精心编制一批10亿元以上招商项目,促成国电电力天华山风能等项目落户开工。继续开展项目落地年活动,健全安商服务机制,成立专业安商服务队,提供从洽谈签约到投产达效一条龙服务。
加大力度“建”。继续采取“一个项目、一个县领导、一支队伍、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措施,层层落实责任,扎实推进85个重点工程建设,完成年度投资30亿元以上。优化管理调度,严格实行“日碰头、周调度、月通报、季分析、半年评比和年终考核”,全面实行图表上墙、挂图作战,推动项目快建设、早见效。实施土地开发整理等项目,加大征地拆迁力度,加强劳务对接和用工培训,强化银企合作,破解项目用地、用工、融资等难题。
(三)着力在产业升级上争取更大突破
牢牢把握新常态下转方式、调结构的方向和重点,按照做精一产、做强二产、做优三产的思路,全力扶持实体经济,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加快产业集群建设,推动经济“质”的飞跃。
提质新型工业。完善园区平台。开展新华工业小区1公里防护距离内居民搬迁工作。加快新城工业小区建设,逐步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力争新开发园区1000亩,新增投产企业10家,新增规上企业3家以上,园区主营业务收入60亿元,工业增加值24亿元,税收3亿元以上。做大产业集群。做好产业集群建设“十三五”规划,重点谋划好钨及有色金属、食品药品、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产业集群发展。培植壮大以龙事达钨业、隆鑫泰钨业、伟良钨业为龙头的钨产业集群,加快推动钨产业向硬质合金、刀钻具等高端产品延伸。建设全国重要的钨交易加工集散地,力争年内钨产业集群产销超100亿元。建设以悦安超细为龙头的新材料产业,引进一批下游应用产品生产项目。培植壮大以超弦光电、众能光电为依托的电子信息产业,引进一批高科技电子项目。打造食品药品产业,支持润泽药业公司深度开发软袋输液和肿瘤冻干粉针等医药产品。帮扶企业发展。统筹用好省、市、县支持工业发展专项资金,采取“一产一策”、“一企一策”措施,着力扶持一批市场前景好、辐射带动强、税收贡献大的企业。落实好扶持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县财政出资5000万元组建钨都担保有限责任公司,继续开展“财园信贷通”、“小微信贷通”、“助保贷”业务,加强企业融资和上市培育,帮扶企业稳健发展、做大做强。
提效现代农业。夯实农业基础。抓好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启动五河治理项目,开工建设新城镇防洪工程。新建高标准农田7300亩。加强农村道路工程建设,争取建成通村组路100公里。扩大产业规模。重点发展苗木花卉、鸭业、生猪、果业、竹业等五大优势特色产业,加快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在323国道两侧各1公里范围、省道县道两侧可视范围的土地,发展万亩苗木花卉基地、千亩蔬菜瓜果基地。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新发展3个以上无公害(出口)农产品基地或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创新经营体系。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苗木花卉等交易市场,加强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扶持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用足用好用活 “财政惠农信贷通”融资试点政策,帮扶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解决融资需求。
提速现代服务业。加速旅游活县步伐。组建旅游发展委员会,增加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按照“起点高、文化浓、感觉新”的要求,对全县旅游总体规划、各景区详细规划进行新一轮修编。重新规划、开发建设梅关和牡丹亭景区,重点打造梅关—牡丹亭—丫山“文化之旅”、绿色生态休闲游、怀古观光红色游、寻幽探险激情游等旅游线路。启动旅游集散中心、丫山国际生态酒店、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纪念馆项目建设,积极推进丫山景区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江西省5A级乡村旅游示范点,推进交通畅通、接待服务、商品购物等配套设施建设。健全新型旅游联盟合作机制,建设大余旅游网站,开发智慧旅游,争取在中央媒体宣传推广大余,提高大余知名度。大力发展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加快现代物流、电子商务、金融、家政服务、育幼养老、健康休闲、节能环保等服务业发展,促进消费升级。
(四)着力在城乡统筹上争取更大作为
按照“建设新城区、改造老城区、发展小城镇”的要求,深度推进城镇带县,加快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做大做强城区。加快建设新城区。完成人防、燃气、消防3个专项规划报批,启动电力、防洪排涝2个专项规划编制。完善新区路网框架,继续抓好大余中学新校区、新体育中心、庾岭大道、丫山大道、公安业务用房、法院审判法庭等项目,新建庾岭大道东延段,贯通新老城区。加快城市综合体、五星级酒店、文化产业园等工程前期工作进度。改造提升老城区。打通牡丹亭宾馆西侧、上河边路与建设路间连接通道,贯通宝珠山路。加大老城区污水管网改造力度,完善水、污分流体系。推进牡丹亭公园、国家湿地公园、城市沿江公园建设。实施323国道县城至新华路段、牡丹亭桥延伸路等城市道路改造。全面提升管理水平。抓紧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推进老城区垃圾中转站升级改造及路灯节能项目建设。积极探索停车管理、垃圾处理新机制,推进“数字城市”建设。
做精做美集镇。按照“镇村联动、镇村融合”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建设新城镇示范镇,推进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向周边延伸。以示范镇为引领和辐射,深入推进323国道和余崇线两路沿线乡镇建设,打造县城东至新城镇、西到浮江乡两条统筹城乡示范带,统筹推进其它乡镇建设。坚持城镇建设与产业布局、园区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以产带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
做优做特乡村。按照“五美四和谐”和“培育中心村、整治自然村、提升特色村”的要求,抓好新一轮新农村建设,新增48个新农村建设点,加速形成“县城—中心镇—小城镇—中心村”的空间布局。大力实施“多点合一”,以中心村建设为重点,开展村庄整治建设,力争打造3个精品示范中心村。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实行“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方式,提高农村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打造“干净漂亮、井然有序、和谐宜居”的城乡环境。
(五)着力在生态保护上争取更大改善
牢固树立生态立县战略,抓好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主体功能区示范区、江西省低碳经济示范区建设,坚决守护大余的蓝天、碧水、净土。
加大生态保护。实施五河治理等农村中小河流域综合治理,严格执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和项目建设环保“三同时”制度,依法把好项目审批关。持之以恒抓好排污企业整治,督促企业达标排放。用好用足中央重金属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加快项目建设,促进我县各涉重金属企业污染治理提标升级。加大饮用水源保护力度,开展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快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步伐。
加强生态建设。推进“森林城乡、绿色通道”建设,完成植树造林3万亩。启动省级森林城市创建工作,争取实施5万亩欧洲投资银行鄱阳湖流域森林质量提升示范项目。实施“净土工程”,重点抓好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安全处置和综合利用,综合治理水土流失13.6平方公里。实施“蓝天工程”,严格落实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实施“碧水工程”,突出抓好章江河水源地保护和河道采砂治理等工作,争取成为赣南苏区重金属污染治理的示范区。
加快生态发展。开展“绿色矿山、清洁矿山、平安矿山”建设活动,建立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恢复长效机制。组织申报一批市级以上生态乡镇、生态村。调整污染区域种植结构,大力发展苗木花卉等绿色产业。加快工业园生态建设,争取年内新华工业小区污水处理厂及一期配套管网投入使用,启动新城工业小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创建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加强水土保持,防止水土流失。严格实施耕地保护与占补平衡,提高土地集约化水平。
(六)着力在民生保障上争取更大提升
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的要求,更加关心群众生活,着力推动民生改善,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百姓。
办好民生实事。在全面完成上级下达民生指标任务的基础上,重点办好16件民生实事:
1.完成G323国道黄龙至五里山一级公路14.1公里的改造任务。
2.完成小内线小梅关至三角塘段、三角塘至吉村圩上、浮江至吉村公路、龙山至灵潭公路等县道升级改造工程。
3.新建及改造桥梁8座:改建梅关大桥,新建坝上桥、新城塘背上大桥,重建中山桥、村江坝桥、洪水寨桥、斗峰山桥、惜母桥。
4.完成323国道至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纪念馆景区公路4.7公里建设。
5.完成青龙、池江客运网络化连通工程5.2公里建设。
6.建成浮江农村公路综合服务站,内良、左拔乡镇客运站。
7.全面完成11所乡镇公办幼儿园建设。
8.投入2975万元实施好2013年—2015年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三年计划。
9.实施好广电网络双向化改造,发展有线电视用户6000户,全县有线电视入户率达60%以上。
10.投资1000万元,建设县卫生应急指挥中心及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项目。
11.开工建设公租房100套,改造农垦危旧房54户,抓好城市棚户区改造249户,完成2014年207户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续建任务,建成廉租房200套。
12.建成县综合福利院。
13.建成县残疾人康复托养中心。
14.建设县老年人活动中心。
15.改造提升新城镇、池江镇、浮江乡、河洞乡敬老院。
16.建设一批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农村幸福院。
实施精准扶贫。把精准扶贫作为今年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实施结对扶贫,利用国家部委对口支援和市直单位挂点扶贫机制,积极争取上级挂点部门支持;实行“县领导挂乡镇、单位包村、干部帮户”制度,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实行结对帮扶全覆盖,做到不脱贫、不脱钩。实施产业扶贫,以脐橙、生猪、白鸭等特色产业为重点,推行“公司+基地+贫困户”等模式,构建产业发展利益共同体,实现多方共赢。实施移民扶贫,以引导贫困农民进城进园进镇为重点,实行县城、中心镇、中心村三级梯度安置,重点抓好八0一厂进城进园安置点建设。实施就业扶贫,开展职业培训,提高贫困对象技能,扶持就业创业。实施保障扶贫,以政府兜底为保障,对“纯低保户”、“五保户”等贫困对象应保尽保。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全年实现精准脱贫4000人以上。
提高保障水平。着力实施三大民生幸福工程。就业创业工程。加大就业创业培训力度和小额贷款贴息扶持力度,力争新增城镇就业4300人以上。社会保障工程。扩大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覆盖面,稳步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代扣代缴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助保贷款工作,新农合参合率达98%以上。公共卫生工程。继续抓好“光明·微笑”工程等重大疾病免费救治、农村妇女“两癌”检查和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等项目,落实好疫苗预防接种、地中海贫血防控、农村居民重大疾病救治实施按病种付费等项目。
发展社会事业。巩固提升教育水平。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做优做强普通高中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强力攻坚医疗卫生。加强城乡卫生能力建设,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推进卫生向下延伸工程,扩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面。认真执行计生政策,落实“单独两孩”,健全长效机制,提高优质服务水平。加快完善文体设施。加快实施广播电视“户户通”、县广播电视台数字化升级改造、高山无线发射台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完善编制和启动实施《大余县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深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努力打造“全民阅读示范县”。积极备战2015年市运会,推进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创新社会治理。推行法律顾问制度,强化矛盾纠纷调处,推进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纳入法治轨道解决。贯彻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规定,保持高压态势,防控各类安全事故发生。加强应急体系建设,提升应急处突能力。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天网”工程建设,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提高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七)着力在法治政府上争取更大作为
依法履行政府职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巩固作风建设成果,促进政府工作在法治轨道上提速提质提效。
坚持依法行政。建立完善政府常务会议专题学法和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开展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等制度,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和行政复议委员会制度,完善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机制,推动政府依法依规办事。推进财政预算、社会公益事业等重点领域政务公开。认真落实县委各项决策,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司法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
强化执行落实。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严格执行八项规定,持之以恒纠正“四风”,切实解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和“开门办公”,对重点工作、重点工程,细化责任,强力推进,一项一项抓进度、一件一件出成效,切实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公信力和满意率。
打造廉洁政府。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健全预算公开机制,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严格控制“三公”支出,把有限的财力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落实,推进廉能风险防控。加强财政资金使用、国有资产监管、政府投资采购、公共资源交易、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关键岗位的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严肃查办各类违规违纪违法案件,坚决整治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和依靠全县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攻坚克难,开拓进取,真抓实干,不断开创改革振兴发展新局面,为建设生态、活力、幸福大余而努力奋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