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夏,菌香四溢。近日,河洞乡菌棒加工基地一派火热景象,村民们穿梭于基地内外,一座座木屑“小山”在井然有序地操作下,变成了一袋袋乡村振兴“致富棒”。
走进河洞乡菌棒加工基地,半自动化生产线正将锯末等原料加工成标准化菌棒,数十名工人也忙碌着装袋装车运送菌棒。
大余县河洞乡林韵食用菌公司负责人张爱华
我们公司是去年12月份开始制种生产,通过机械化设备,可以实现半自动化制棒。我们采用大棚养菌,目前每天可以生产菌棒4000根左右,预计今年产量可达20万棒,主要销往南雄、仁化等周边县市区。明年我们计划增加设备和生产线,扩大生产规模。
近年来,河洞乡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方式,因地制宜发展食用菌产业。全乡建设有高标准钢结构大棚15个,喷灌育菇小棚37个,种植香菇、木耳、灵芝、黑皮鸡枞等食用菌,并建有加工厂、交易广场、电商中心、冷链物流等设施。通过整合137户菇农抱团发展,2024年年产食用菌50万斤,产值达400万元,提供季节性务工岗位400余个。随着菌棒加工基地的投产,这个偏远乡镇打通了从菌种培育到餐桌消费的全产业链条,乡里对今年的丰产丰收充满了信心。
大余县河洞乡长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游长胜
我们长岭村种植香菇的农户,以前买菌棒都要到广东去买,一买就是成千上万棒,来回运输很不方便,损耗也大。乡里成立这个菌棒制造基地后,不仅运输成本低,损耗还小,乡里的菌菇产业也发展得越来越好了。
从菌棒生产到科学种植,河洞乡用一条不断生长的产业链,让曾经“靠天吃饭”的菌菇产业变成乡村振兴的“顶梁柱"。朵朵菌菇在绿水青山间绽放,托起山区群众稳稳的幸福。
菌棒虽小却承载着乡村振兴的大梦想,菌棒加工厂将继续以菌棒为笔,让更多的群众在这一产业中受益,描绘出更加绚丽多彩的产业振兴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