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结果公开 > 统计信息 > 统计数据

光阴五载 筑梦前行——大余县“十三五”发展成就综述

访问量:


“十三五”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全县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和赣州重要讲话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打好中央三大攻坚战和全市六大攻坚战,积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深化六个年活动,实现六个新变化,推进建设实力、美丽、幸福大余,全“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总体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基本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一、经济总量稳步增长,发展成效显著

(一)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十三五”时期,大余县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加快,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五年来,经济总量由2015年的72.32亿元起步,2017年达到89.07亿元,提前实现了全面小康建设GDP翻番目标,2019年突破百亿大关,2020年达110.94亿元,是2015年的1.5倍。“十三五”期间,全县GDP年均增长7.9%。全县人均GDP从2015年的26028元增加到2020年的41682元,年均增长8.8%。 

    (二)财政质量有了新提升。2015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91亿元,2020年达到9.62亿元,年均增长4.0%。税收收入由2015年的6.65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8.59亿元,增长29.2%,年均增长5.2%。

(三)金融市场实现新跨越。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年末存款余额从2015年末的87亿元增加到2020年末的145.12 亿元,是2015年的1.7倍,2016-2020年年均增长10.8%;人民币贷款余额从2015年末的 53.04亿元增加到2020年末的131.07亿元,是2015年的2.5倍,2016-2020年年均增长19.8%。

二、产业发展力度加大,三大产业齐头并进

1.农业基础更牢固。“十三五”期间,我县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优化乡村产业布局,不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和农业生产条件获评全省农业农村工作先进集体。粮食生产较为平稳“十三五”期间,我县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在235050亩以上,粮食产量保持在89748吨以上打造农业特色产业。我县大力发展以花卉苗木、大余麻鸭、大余烫皮3个传统特色产业培育发展“稻虾、毛竹、中药材、槟榔芋、食用菌、红糖”等N个新产业“3+N”农业特色产业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2015年的18.43亿元扩张到2020年的23.3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3.9%。

2.工业主心骨更强健。深入开展“主攻工业突破年”活动,金上精密、大鑫纳米新材料、爱营科技等一批首位产业项目陆续落地,钨及有色金属新材料、汽车配件“双首位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工业实力显著增强。2020年,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70家,比2015年增加27,增长62.8%“十三五”期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7.1%,2016-2020年年均增长8.0%,高于GDP年均增速0.1个百分点。2020年,工业增加值达到37.43亿元,是2015年的1.4倍,年均增长6.8%。园区经济提质提速。“十三五”期末,我县工业园区入园投产工业企业103家,2015年(53家)增加50家,接近成倍增长;实现营业收入82.96亿元,比2015年增长61.5%,2016-2020年均增长10.1%;完成基础设施投入10.85亿元,是2015年(1.13亿元)的9.6倍,2016-2020年均增长57.3%2020年,全有色金属、新材料实现营业收入75.61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达的87.7%,比2015年提高4.0个百分点,主导产业优势更强

    3.三产引领作用更凸显。我县深入挖掘县域旅游资源,提升旅游品牌知名度全县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2个、省级5A级乡村旅游点1个、省级3A级乡村旅游点2个“十三五”期间,全接待国内外游客由2015年的222.68万人次提高2020年的446.58万人次,年均增长14.9%;旅游收入由2015年的14.10亿元提高2020年的35.24亿元,年均增长20.1%。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引进江西银行、九江银行等省内大型金融机构县资产经营公司获批发行公司债券。龙安新区商业中心、赣粤物流生态小镇等项目成功运营,商贸物流日益便捷化。“十三五”期间,我县第三产业增速连续5年高于GDP和一二产业增速,成为国民经济增长当中发展最快的行业。2016-2020年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0.0%,高于GDP年均增速2.1个百分点。

“十三五”时期大余旅游业发展情况

指  标

单位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接待旅游观光人数

万人次

222.68

300.47

400.79

597.48

789.03

446.58

旅游收入

亿元

14.10

18.69

24.72

37.26

51.21

35.24

三、发展动能充沛,发展进程步稳蹄疾

1.投资稳步增长。“十三五”期间,大余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围绕补短板、强弱项,谋划了一批重点项目,扎实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基础设施项目、民生实事项目建设,有效发了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2020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量比2015年增长52.5%,2016-2020年全投资年均增长8.8%。

2.消费需求持续扩大“十三五”期间,大余消费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消费市场规模不断壮大,消费形式不断创新,消费结构不断优化。2015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5亿元,2020年达到45.94亿元,比2015年增87.5%,年均增长13.4%,消费对经济拉动作用增强。电子商务、电商直播、网红带货等新型消费模式快速发展2020年网络零售交易额14.59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31.8%

3.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十三五”期间,我县积极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不断拓宽出口渠道,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2020年,全外贸进出口总值达到7.34亿元,2015年的4.5倍,2016-2020年均增长35.3%。其中出口总额达4.33亿元,是2015年的2.9倍,2016-2020年年均增长24.1%

四、转型升级提速,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1.三产机构进一步优化。“十三五”期间,大余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16.3:43.3:40.4调整为2020年的12.841.246.0,一产、二产比重较2015年分别下降3.52.1个百分点,三产比重较2015年提高5.6个百分点,产业层次不断提升。

2.非公经济平稳发展。2020年,大余非公经济增加值74.87亿元,2015年增长50.4%,2016-2020年年均增长8.5%。非公经济增加值GDP总量的67.5%,比2015年提高2.5个百分点。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2020年非公经济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1.1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的比重达到95.4%。非公经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与地位越发明显,已成为我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主导力量。

3.产业转型持续发力。我县在有色金属新材料单首位产业的基础上,积极引进汽车零配件产业,形成“双首位产业”发展战略。依托钨全产业链的优势,积极推进钨产业链再升级再提升。鼓励和引导企业增加科技研发投入,进行技改升级,全县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27家,认定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75家、省级研发平台7家、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县工业园区获评中国产业园区创新百强,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列为省重点工业产业集群之一,海创钨业“低品位复杂钨矿绿色提取和智能创造示范工程”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020年,我县规上工业企业中,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增长12.6%,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20.1%,分别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8.3、15.8个百分点。

五、城乡建设步伐加快,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我县以“四城同创”为抓手,扎实推进棚户区(城中村)和老旧小区改造、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城区主次干道“白改黑”、城市断头路打通、城南综合市场、背街小巷等基础设施改造。全面取消城镇落户限制,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3.7%。智慧城管、环境监测预警一体化数字平台等大数据中心投入使用,开通5G基站建设81个,实现村村通客车、通动力电、覆盖4G网。组建国有独资汽车运输公司,新购20辆新能源公交车,切实解决群众出行难、乘车难问题。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安全饮水改造提升工程、“厕所革命”全面完成。城市应急备用水源、五河治理防洪工程、城乡供水一体化、输变电工程、低压线路改造等项目顺利竣工,大余列入“江西省首批美丽宜居试点建设县”,新城镇入选全国重点镇。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获全国首批国家森林康养基地、中国最美县域、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全国森林旅游城市示范县等称号。

“十三五”期间,市政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3.12亿元,累计新增城镇绿地面积108.74万平方米,2020年,我县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84平方米,绿地率达40.5%,年末县城建成区面积14.9平方公里;城区拥有公厕39座,比2015年增加24座,垃圾中转站5座。

“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投资12.59亿元用于公路建设。2020年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为1627.303公里,其中国道62.234公里,省道37.723公里,县道188.346公里,乡村公路1339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2.18公里;

    六、节能减排呈现显著,绿色发展名片更亮

1.节能降耗成效明显。“十三五”期间,我县加大污染治理力度,积极推进节能降耗,取得良好成效。2020年万元GDP能耗0.3562吨标准煤,比2015年下降18.3%。

2.环境质量明显改善。2020年,全县空气质量达到二级,空气良好天数360天,空气优良率98.4%;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到国家Ⅱ类标准,达标率为100%,比2015年提高8.3个百分点;城镇噪声达标率100%。全县森林活立木蓄积量726.39万立方米,比2015年增长52.3%,毛竹蓄积量5584.95万根,比2015年增长29.2%。森林覆盖率为76.7%,比2015年提高4.1个百分点。

七、市场主体持续活跃,劳动力资源稳步增长

2020年,我县城乡个体私营企业共18116户,比2015年增长45.1%,2016-2020年年均增长7.7%;城乡个体私营企业注册资金214.13亿元,比2015年增长233.4%,2016-2020年年均增长27.2%。

    2020年,我县城乡劳动力资源总数达213287人,比2015年增长7.9%,其中城镇劳动力资源人数70520人,乡村劳动力资源人数142767人,分别比2015年增长11.3%、6.3%。2020年,经济活动从业人员191761人,比2015年增长9.8%,其中城镇从业人员60017人,乡村从业人员131744人,分别比2015年增长16.7%、6.9%。从就业身份看,私营企业和个体从业人员从业人员42874人,个体户主15195人,农业从业人员115703人,分别比2015年增长32.8%、50.4%、2.6%。从经济成分看,私营、个体、国有经济分别为31378人、25151人、9165人,分别比2015年增长29.2%、27.5%、14.6%。从行业看,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3696人,批发和零售业13815人,制造业60506人,分别比2015年增长66.6%、24.7%、14.1%。

2020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70484元,比2015年增长44.1%,2016-2020年年均增长7.6%。

八、民生福祉进一步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更强

1.居民收入平稳增长。2020年,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2178元、13972元,分别比2015年增长45.5%、61.0%,2016-2020年分别年均增长7.8%、10.0%。

2.教育水平不断提升。2020年,全县共有普通中学17所,比2015年增加2所。高级中学招生数、在校学生、毕业生数为2139人、7505人、1684人,分别比2015年增长39.0%、62.2%、21.0%。初级中学招生数、在校学生、毕业生数为4938人、18063人、4470人,分别比2015年增长30.6%、62.0%、28.1%。中等职业学校2所,招生数1011人,比2015年增长9.3%在校学生2358人,2015增长2.0%毕业生570小学93所,其中完小49所,教学点44个,招生数3557在校学生23939人,毕业生数4893,2015年增长17.5%。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幼儿园在园人数10847人。

3.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2020年,全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含离退休人员)55283,比2015年增长47.9%,2016-2020年年均增长8.1%;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8900人,比2015年增长2.2%全县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136人,2015年下降78.5%,2016-2020年年均下降26.5%;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0773城乡居民参加医疗保险人数269735人。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9454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33774,比2015年增长3.8%

城镇低保人数1949人,2015年下降75.3%;农村低保人数11134,比2015年增长12.8%

4.文化事业快速发展。全县有艺术表演团体3个,2015年增加2个;全年演出92,是2015年的2.2倍;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283千册,比2015年增长76.9%;博物馆1个,文物藏品1557件;全县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数48126户,2015年增长15.6%

5.卫生事业进一步提升。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98个,其中医院7个,卫生院11个,皮肤病防治所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个,妇幼保健院1个,卫生监督所1个医疗卫生机构病床位数1467个,比2015年增长18.5%;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185,比2015年增长13.6%

 五年光阴,白驹过隙;五年奋进,浓墨重彩。展望“十四五”,大余将努力应对发展挑战,把握新发展机遇,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新特征新要求,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发挥自身优势,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努力推动大余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迈出新步伐、取得新的更大成就。

大余县统计局

2021年9月15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