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

来源:县工业园管委会 作者: 访问量: 发布日期:2022-06-17 09:58:00


今年以来,县工业园管委会围绕县委“159”工作思路,以“工业倍增升级突破年”活动为抓手,围绕推进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要求,在产业集群培育、平台提质升级、营商环境提升、环保治理完善、科技创新引领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推进工业园区改革和创新发展。

一、主要工作成效

(一)经济发展指标企稳向好。按照“一个产业链、一位牵头县领导、一个牵头部门、一个行动方案、一套支持政策”的要求,紧紧围绕打造重点企业、重点产业集群培育,强化钨及有色金属新材料和汽车配件双首位产业建设,全面压实产业链链长制,高位推动企业发展壮大,上半年经济发态势良好。20211-9月,园区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0.32亿元,同比增长53.05%,实现利润总额4.05亿元,同比增长96.1%,规模以上首位产业营业收入66.2亿元,首位产业集聚度达94%。目前已引进东进食品、晶泉光电、大鑫纳米等3个“5020”项目。2021年三季度在全市开发区争先创优考评中排名第7名。

(二)平台承载持续增强。推进新华有色金属精深加工产业园(二期)、食品产业园、赣粤汽车配套产业园等一批打基础、管长远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引进太平洋建设集团采用EPC模式投资2.6亿元兴建道路等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0%以上;建成标准厂房面积21万平方米;建立工业用地退出机制,采取园区收购、引入新项目投资等办法,2021年完成8家企业“腾笼换鸟”,盘活土地面积190余亩,收回闲置土地160余亩。

(三)环保治理提速增效。牵头制定《大余县工业园区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建立属地管理与行业主管联动机制,与大余生态环境局联合成立园区环保工作站,实行分片区网格化管理,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已下达环保整改通知31家,对16家存在环保安全隐患的违规入园企业进行搬迁;新华工业小区污水处理厂及重金属废水处理项目完成建设并投入运行,新城工业小区污水处理厂已开工建设,预计2021年底建成运行。

(四)营商环境持续提升。按照企业服务网格化管理要求,实行领导挂点、干部包干的措施,全方位对接企业各项服务工作,建立企业帮扶台账,实行销号管理,全力帮助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发挥“财园信贷通”等融资平台作用,截至目前为企业融资贷款共计4.97亿元,在税费、租金、用能、用工等方面为企业减负23.88亿元。

(五)科技创新激发活力。加强重点创新主体培育,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1.53%。其中海创钨业“铵盐体系白钨绿色冶炼关键技术和装备集成创新及产业化”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低品位复杂白钨矿高效绿色冶炼及智能制造关键技术”项目获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同时获批设立全国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悦安新材料认定为“江西省羰基金属粉体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入选全国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并成为大余第一家科创板上市企业。2021年悦安新材料获批省级双创示范基地。

二、存在问题

(一)产业链打造推动力不足。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补链强链延链不足,产业层次不高,大型龙头企业不多,带动力不强。除翔鹭钨业、悦安新材料、盛源新材料、海创钨业等重点企业外,其他企业普遍生产规模小、缺乏技术优势,产品附加值较低,市场竞争力不强。

(二)园区配套基础设施有待完善。由于园区各工业小区布局相对分散,山地、林地较多,新开发的园区部分土地平整、供水、供电、供气、污水处理、道路等配套设施还没有完全建设到位,教育、医疗、娱乐等其他生产生活配套设施不足,还不能完全满足入园企业的需求,产城融合度低。标准厂房设计标准及建设市场化运作水平偏低,使用率不高。

(三)项目用地供需矛盾较为突出。在新增建设用地需求仍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下,由于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与批而未用土地处置消化挂钩,存在项目供地不足与土地闲置的矛盾,影响新签约项目落地、开工。目前园区核准范围内仅有新华工业小区214亩土地尚未供地,新城工业小区已无地可供,启动扩区调区势在必行。

(四)园区节能环保监管压力较大。国家环保督查开展以来,园区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压力加大,环保监管责任更重。在联合执法过程中,部分企业环保主体责任意识不强,以整改资金困难等理由逃避整改,西华山管委会所属新华五里山选矿厂区域环保治理问题较突出。

(五)人才及创新能力存在短板。引进人才的渠道和途径偏少,本地人才外流较严重,特别是高级管理人员、研发人员和高级技工的引进和留住较困难。企业创新氛围还不浓,科技支撑能力不强,2021年企业R&D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89%,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较大。

三、下步工作思路

(一)大力实施“双首位产业”战略。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大力开展首位产业“延链、强链、补链”招大引强,加快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汽车配件和钨及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基地,做大做强钨及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链。加快推进硬质合金产业园建设,引进培育一批成长性好的钨合金应用领域企业,建设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钨基础材料、硬质合金制造中心和集散地。培育发展壮大汽车配件产业,推进爱营科技、瑞达氢能源等项目投产达效,积极引进汽车配件企业入园,逐步打造策应赣州新能源汽车城和华南汽车城的特色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

(二)加快产业科技创新突破。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深入实施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计划,打造一批科技创新优势企业,加快海创钨业、南安板鸭等企业上市培育辅导。积极融入赣州与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合作,争取高校院所和龙头企业在园区设立技术转移中心分中心或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基地,加快科研创新成果产业化。

(三)推动园区基础设施上台阶。按照“产业集聚、用地集约、差异定位、四区联动”的原则,做好园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智慧园区”建设及安全标准化建设;做好园区扩区调区工作,加快园区用地收储,确保近期和长远用地需求;加快园区新“九通一平”、污水处理、商业配套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园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推动产城融合发展,鼓励利用和盘活现有土地资源,进一步做好硬质合金产业园生活服务中心、大余赣粤汽车配套产业园综合体、食品产业园工业旅游基地等重点园区配套项目建设。

(四)优化园区土地需求供应。分类制定低效用地盘活利用措施,实施“腾笼换鸟”工程,清理“僵尸”和破产企业,全面提升园区土地、资金及其他生产要素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对产业层次低、发展规模小,达不到环保及安全生产要求,且多年处于停产状态企业,通过协议收回、公开拍卖、整体转让等方式进行清退、置换,落实“腾笼换鸟”,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加快扩区调区申报材料编制,争取上级同意启动扩区调区前期工作批复。

(五)强化园区环保治理推进力度。联合县生态环境、工信等职能部门加快明发环保问题后续整改销号,对大排查所涉关停及停产整顿和限期整改的企业进行整改回头看,对通过验收的企业整改销号,未达到验收要求且擅自违规生产的由整改工作领导小组作出提级处理。持续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对于未批入园的企业实行限期补办及清退等分类处理。推进新华污水处理厂投运效率,加快新城污水处理厂建设,力争年底前全面完成。

(六)持续深化园区改革创新。推进园区优化功能定位,依托有关职能部门开展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逐步推行“施工图联合图审”“竣工测验合一”“标准地承诺制”,深化“最多跑一次”和“一次不跑”改革,提高审批效率,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实现“园区事园内办结”;加强企业帮扶工作网络化管理,完善帮扶工作机制,及时回应企业诉求,支持企业健康发展。

(七)探索“飞地经济”发展。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新机遇,深化与湾区合作,以湾区为“飞出地”,承接湾区产业转型、孵化创新科技企业,以园区为“飞入地”,依托赣粤汽车配件产业园和硬质合金产业园,借发达地区人才资源优势,开辟“飞地”聚人才新路,开创研发在湾区、孵化在湾区、生产在园区、效益在园区的新发展空间。通过建立政府主导、市场化运营的合作机制,落实汽车配套和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专项招商政策,在政策上给予入驻企业财税支持和资金奖励,突出政策优势。

(八)深化园区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园区机构编制,加快形成机构精简、职能综合、结构合理、运行高效的管理体制。增加园区领导职数,提拔和选调优秀干部担任园区领导职务,通过公开招聘专业性人才及定期选派优秀干部到园区进行实践锻炼等方式,进一步充实园区干部队伍。强化园区运行资金保障,动态调整工作经费及小额工程周转金年度预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官方微信
关注·政务微信
新浪微博
手机网站
扫描访问手机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