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

来源:大余县 作者: 访问量: 发布日期:2023-03-01 11:44:00


一、主要做法及取得成效

(一)保供给,惠民生,民生产业全面发展

强化农业生产,保障民生供给。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做大做强生猪、蔬菜等主导产业,农业产业不断优化升级,发放农业产业振兴信贷通1.329亿元,全年贴息443.9万元,无一例逾期不良贷款,积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发展。全县蔬菜播种面积9万亩,总产量达15.4万吨;肉猪出栏23.8万头,生猪存栏14.56万头;家禽出笼705.667万羽;累计认证43个“三品一标”农产品,其中: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1个、绿色产品8个、有机产品14;正在申请地理标志产品1个。培育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1家,年产值亿元以上2家,5000万元以上6家;引进大余东进(食品、科技)公司、江西南安板鸭有限公司、大余牡丹亭食品有限公司等多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入驻,建成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食品产业园。加速稻虾养殖项目建设,现新增有环沟养殖基地选址面积1900亩、无环沟养殖基地选址面积2890亩,落实养殖主体11家,正在实施开沟和防逃网等建设面积1100亩。小龙虾交易市场(二期)冷库和电商中心建设,加工厂(二期)主体工程建设正在实施。

(二)树样板,基础,农业根基全面巩固

1、抓好粮油安全保障工作。以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为抓手,重点抓好四个方面工作:一是抓好粮油生产。2022年我县粮食生产任务面积是24.33万亩,已全面完成上级下达任务完成油菜播种面积1.15万亩,占任务数的137%。二是抓好粮食流通。抓住有利时机,积极轮换省储粮2116吨、县储粮3000吨,截至目前早稻收购县级储备粮4000吨,完成新增1000吨储备任务,省级储备粮2116吨。三是深入推进“粮安工程”建设。总投资1.76亿元的大余县粮食应急储备库(一期)项目,截至目前,4栋仓库主体已基本完成,工艺设备安装也陆续进场,预计12月底可以交付使用。建成之后提升我县粮食仓储能力达4余万吨。四是扎实推进农业机械化。强力推动水稻工厂化育秧中心(点)建设工作并得到市乡村全面振兴领导小组通报表扬认可,利用有效衔接资金建立6个工厂化育秧中心,目前2个已建成投入使用全年办理农机购置补贴机具386台(套),补贴资金265.534万元。

2、抓好乡村建设工作。积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十个无”攻坚行动,完成82个村庄整治建设点,新建村内道路69.75公里、改水105户、改厕210户、新安装农村公共照明设施1618盏、改沟29.44千米、改塘32口、改造民居117栋,清理陈年垃圾1694.52吨。推动农村户厕改造与生活污水治理相衔接,建成农村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16座,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100%。持续加强村庄环境长效管护,万村码上通5G+村庄长效管护平台粉丝数突破13000人,事件处理满意度100%。

3、抓好农产品安全及品牌建设。全面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大数据智慧监管,在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大数据智慧监管平台得分83.1分,完成了达到80分的既定任务全面推动农业标准化示范创建,展示先行先试良好形象,每个乡镇拨付7万元部省共建专项资金打造国道沿线示范乡镇点,其中黄龙、池江、新城三个乡镇被评为省级星级农产品检测站全面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加强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建设,县、乡、村监管人员纳入平台309人,备案主体巡检率117%,监管对象巡检合规率96.5%;全面试行网格化监管推进“区块链溯源+合格证”开具模式,追溯任务完成率105%,电子合格证出具率104%,合格证检测报告附带率18.7%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检测任务,定量抽检608批次,快速检测2554批次,合格证开具544张,网格化巡检500

4、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抓好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工作,新建水稻绿色防控示范点5个,示范面积3700亩,绿色防控面积23.65万亩;开展了病虫害统防统治,面积达120.3万亩次;发布病虫情报17期,举办了科学安全用药技术培训6期,培训人数256人次完成土壤化验任务212个,完成17个早稻新品种的展示示范,播种了12个晚稻新品种做好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全县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涉及7个乡镇36个村,面积13762亩,通过土壤调酸、水分调控、叶面阻控进行控制利用,受污染耕地严格管控涉现已完成治理100%。

5、抓好农业综合执法工作。围绕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春季农业执法保春耕、农资打假、打击非法捕捞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共检查经营单位100余家,立案20起,已办结19起;开展春季农业执法抽检专项行动,完成农业投入品抽检1批次4个产品,完成兽药、饲料抽检2批次6个产品;联合开展打击非法捕捞专项工作,清理非法船只6艘、三层丝网56副、地笼37副,检查渔具经营店20余家;加强卫生监督执法,依法取缔牛蛙养殖基地5家,羊只屠宰点1家。

6、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组织开展禽流感、口蹄疫等强制免疫工作,全年共免疫家禽95.5万羽、猪18.4万头、牛0.88万头、羊0.92万头;扎实开展消毒灭源工作,共累计消毒养殖栏舍及环境面积261.94万平方米,无害化处理厂面积14.28万平方米,屠宰场面积194.39万平方米;积极开展动物疫病监测,完成禽流感免疫效果监测250份,口蹄疫免疫效果监测160份,抗体水平均达85%以上;完成非洲猪瘟病原监测246份,均为阴性,全县未发生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情;严格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监管,共检疫生猪34.7万头、鸡4.2万羽、鸭5.7万羽、鹅3630羽及牛29头;检疫生猪产品1.2万吨。创建无非洲猪瘟小区,积极指导大余温氏畜牧有限公司申请创建无非洲猪瘟小区,已成功创建国家级大余温氏畜牧有限公司无非洲猪瘟小区。

(三)作示范、勇争先,特色亮点不断凸显

1、探索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激发了乡村振兴活力。一是创新打造“智慧宅改”体系。树立“智慧”引领规范管理的宅基地制度改革思路,研发打造了“智慧宅改”系统。“智慧宅改”做法先后获得省、市主要领导及中央改革办一行实地调研肯定,并获农业农村部官网、江西改革、江西日报等媒体推广。全县1282个自然村均成立了宅改理事会,制定了制度办法,全县完成资格权认定57829户、71662宗宅基地基础信息调查、52个行政村庄规划编制、退出宅基地350余万平方米、确权登记颁证63152本。二是创新宅基地使用权抵押制度创新推出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产品,与农商银行合作推出“农村宅速贷”,抵押贷款额度最高由30万元提升至100万元,实现“提额降息”。截至目前,全县“农村宅速贷”抵押贷款余额2660.13万元。与九江银行探索“智慧宅抵贷”,争取了省农担公司承担80%风险,产品已通过九江银行赣州分行初审。三是探索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探索了“跨村跨组流转”,推动宅基地有偿退出和使用。探索“择位竞价”方式流转获取宅基地使用权,累计获取宅基地增值收益450余万元。四是完善宅基地审批制度,按照“六有”标准,在全县11个乡镇综合便民服务中心开设了宅基地“一门式”审批窗口,进一步完善宅基地审批流程,提升宅基地审批的规范管理和服务水平。同时稳慎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住宅类)专项整治试点。全面启动历史遗留乱占耕地图斑调查,完成第一批和第二批上级反馈6600多宗疑似图斑复查工作,结合宅改工作,全面推进农村建房审批监管“一审五到场”、违法处置“三明确二联合”工作机制。累计审批了多少宗宅基地、整治了多少宗违法用地。

2、创新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凝聚了乡村振兴合力。在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过程中,聚焦共建共治共享,探索党规、法规、村规、家规“四规合一”工作机制,实现“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支撑“五治融合”,并在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工作交流会上做典型发言。探索“时间超市”特色治理路径建立健全“五治融合”体系,完善“一懂三会”“一会三长”的村民自治组织,有效促进群众主动参与基层自治。创新“时间超市积分制模式,量化积美积孝积善积德等“七积”内容,以“时间换积分,积分换服务”,通过积分兑换,鼓励群众参与志愿者服务,构建全县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我县通存通兑互换服务时间与志愿服务的积分制模式被列为“全国第三批乡村治理典型案例”。探索“智慧宅改”特色改革路径融入现代化信息技术,率先研发启用了数字乡村“智慧宅改”系统,实现乡村治理工作“智慧化”。宅基地审批“智慧化”,构建宅基地资格权人、土地规划信息大数据库,农户申请使用宅基地时实现资格权智能比对,工作人员审批时实现带图审批。利用无人机测绘技术制作农村宅基地三维模型,逐步实现全县宅基地信息“一图观全貌”。宅基地监管“智慧”化,安装覆盖全县95%以上村庄的高低空鹰眼摄像头,引入AI智能,实现自动分析、自动预警、实时推送。宅基地服务“智慧”化,开发“大余宅富宝”微信小程序,农户足不出户即可申请办理宅基地相关业务和查询机关政策讯息。引入VR模拟选址建房功能,与三维实景动态叠加,可直观展现房屋建成后的效果。我县探索形成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经验做法,获评全国典型案例

3、全力实施乡村全面振兴“三个十”攻坚行动,夯实了乡村振兴基础。累计投资2.2亿元,开展了乡村全面振兴“三个十”攻坚行动。一是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十个无”。将全县105个行政村划分为971个网格,围绕无破旧土坯房、无破败附属房、无破败宗祠、农村污水处理、农村垃圾治理10个整治目标,实行户户必整、组组验收、村村过关,全域推进,村庄环境得到整体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实现明显改善二是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村组建设达到“十个好”。在所有村(居)“十个无”验收过关基础上,围绕党建质量提升、村庄规划布局、农业产业发展、乡村治理体系、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等10项工作,聚力打造产业发展有途径,乡村治理有抓手,环境整治有提升,村庄建设有成效,建设了33个乡村振兴示范村组和82个新农村建设达到“十个好”。三是推进圩镇建设实现“十个有”。按照圩镇建设有整洁靓丽的示范街道、有标准规范的农贸市场、有收纳高效的污水处理设施10个目标,因地制宜大力推行圩镇建设,进一步完善圩镇服务功能,提升圩镇品味,通过中心圩镇辐射带动,实现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

二、2023年工作打算

一是做好粮油生产。坚决落实粮食安全耕地保护、粮食面积和产量、粮食储备和流通等三大责任,始终把粮油生产作为极端重要的政治责任,扎实开展好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提前谋划,主动作为,坚决完成2023年度24万亩早、中、晚稻生产、1万亩油菜种植。整合资金按期完成新城、青龙2个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和新城、池江、青龙、浮江4个集中育秧中心建设。

二是做好乡村全面振兴工作。深入学习《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全面落实好地方党委政府14条乡村振兴责任,进一步细化乡镇、部门、村级等工作责任,结合改革试点工作、乡村全面振兴“三个十”攻坚行动、农村厕所革命和新农村建设等,在今年建设的33个乡村振兴示范点基础上,提升一批标杆型的乡村振兴示范村组,新建一批宜居型的乡村振兴示范村组,打造一批特色型的乡村五大振兴示范村组。

三是做好农业产业发展。印发《推进预制菜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围绕“六个一”目标,即成立一个国企、募集一支基金、提升一个园区、引进一批企业、拓展一批渠道、组建一支队伍,做强麻鸭选育、养殖、加工、销售等预制菜和富硒产业。扎实开展4320亩蔬菜基地提质提效攻坚行动,坚决落实好蔬菜基地问题整治任务;加快推进鄱阳湖小龙虾产业集群项目建设,以康万家为龙头,建设一批产业配套设施,力争发展有无环沟养殖面积达10000亩;重点培育南安板鸭、牡丹亭富硒饼干、富华大米、天华山水酒等一批绿色生态和富硒农产品品牌。扎实开展“连心连情”帮农活动,做好全县239家企业、508家个体户、185家合作社等涉农经营主体的安商服务工作,帮助农企发展壮大,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同时做好脐橙、生猪、花卉苗木等产业发展。

四是做好乡村全面振兴行动项目建设。目前初步谋划了2023年度乡村全面振兴行动项目31个,总投资48亿元,年度投资18亿元。在此基础上,加大对外招商引资和对上争取项目资金力度,千方百计保障乡村全面振兴。

五是做好涉农生态环保工作。完成41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施乡镇圩镇污水集污纳管工程。常态化开展畜禽养殖场、禁捕、农药兽药监管等巡查执法工作,建立健全涉农污染防治整治责任体系,强化县乡两级联合执法,铁心硬手整治农业面源污染违法行为。

六是做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用好用活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上级项目资金等,精准谋划实施一批产业发展平台、水电路通、便民服务、农产品冷藏保鲜设施等项目,切实改善提升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官方微信
关注·政务微信
新浪微博
手机网站
扫描访问手机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