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大余要闻

以多元解纷止争打造家事审判品牌——大余探索家事纠纷化解新模式的几点实践

来源:学习强国 作者: 访问量: 发布日期:2024-04-26 08:34:00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新形势下,家事纠纷的演化具有长期萌芽,短期爆发,“民转刑”风险高等多种特点,决定了纠纷在短暂的家事审判期间难以得到实质性解决,需要多部门协同加强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关口把控和持续跟踪。大余县按照省、市“放大坐标系,找准参照物”要求,针对家事案件特点,充分发挥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独特作用,树立“诉前重联调、诉中止纷争、诉后强回访”理念,建立多元解纷止争工作机制,打造“‘庾’法同行·‘梅’美家事”审判品牌,积极探索家事纠纷化解的大余模式。

强化联动协作,凝聚基层治理合力

融入社会治理格局。家事纠纷的化解,不仅关乎个人及家庭幸福,同时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进步。大余县将家事纠纷化解工作纳入基层治理大局中,印发《关于深化综合治理建立家事纠纷联动长效机制的实施办法》,建立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任总召集人,县人民法院院长、县委政法委分管副书记为召集人,宣传、卫健委、教育、民政、妇联等部门为成员的家事纠纷联动化解联席会议,将家事纠纷化解情况纳入平安建设考核内容,形成合力推动化解家事纠纷。深化“辖区法官”机制。在人口密集的新城镇周屋村、池江镇兰溪村、余西街等11个村(居)委会设立法官工作站,发挥工作站面对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实现家事纠纷在群众“家门口”化解。法官工作站还配置家事“两员”(家事调解员、家事调查员)、“两师”(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讲师),形成以工作站为依托、以人民法庭为前沿阵地,向大余县各乡镇辐射的家事纠纷化解工作格局。建立“金牌调解”团队。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调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第一道防线”作用,大余县将获评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的蒋启玲及其“蒋大姐工作调解室”工作团队作为家事审判中心的核心成员,充分发挥其调解功底扎实、群众信赖度高的优势。截至目前,全县共有“金牌调解”团队4个。

打造专业队伍,提升纠纷化解质效

充实诉前调解队伍。大余县聘请“五老”人员为特邀调解员,充实家事审判团队,探索“德法共治”调处家事纠纷新模式。搭建诉调对接平台,与乡镇、城市社区管委会联动成立诉调中心。截至目前,共聘请“五老”人员22人,成立诉调对接平台4个。组建专业家事团队。大余县打造了“1+3+11”家事专业化团队,即1个审判中心,3个家事合议庭,11个法官工作站,每个团队均系“1+1+1+2+2”配置,即“1名法官+1名法官助理+1名书记员+家事‘两员’+家事‘两师’”,联合辖区派出所、司法所、综治中心,实现家庭教育指导、心理疏导、家事调解及回访帮扶等“一站式”家事调处。增强家庭教育力量。大余县家庭教育中心增设赣州市“三八红旗手标兵”郭东云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室,汇集62位家庭教育讲师,开展各类家庭教育讲座。

延伸司法服务,推进文明家风建设

坚持贴心审判。树牢“诉前重联调、诉中止纷争、诉后强回访”审判理念,设置圆桌审判法庭,淡化诉讼对抗性,致力修复家庭关系;推行离婚财产申报制度,督促当事人主动申报财产,有效避免离婚后财产纠纷;实施《离婚证明书》制度,有效保护当事人隐私。落实暖心回访。建立家事案件诉后回访机制,及时进行回访跟踪,了解双方当事人的思想动态,开展心理疏导,排查矛盾隐患,促进家庭和睦;对涉家庭暴力、涉子女抚养等存在风险隐患的案件进行重点关注,形成“跟踪清单”,并根据回访情况为有需要的当事人提供心理咨询或家庭教育等服务;开展爱心帮扶,依托“青年志愿小分队”,开展法治进校园、进社区、进敬老院等活动,助推文明家风建设,传递司法温情。开展法治宣讲。教育引导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广泛开展“圩日法庭”活动,选取赡养、抚养等典型家事案件走进村居、广场、集市巡回审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官方微信
关注·政务微信
新浪微博
手机网站
扫描访问手机网
关闭